尊敬的各位师生朋友:
您好!就在我们以为,疫情已经过去,春天已经来到时,新一轮的疫情却卷土重来,一夜之间,遍地开花,快速席卷全国20多个省,如今内地中高风险地区,已达200多个。疫情防范,人人有责,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疫情,我们该如何防范呢?
一、了解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
1.直接传播:是指患者喷嚏、咳嗽、说话的飞沫,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。
2.气溶胶传播: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,形成气溶胶,吸入后导致感染。
3.接触传播: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,接触污染手后,再接触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粘膜,导致感染。
二、如何做好个人防护?
1、规范佩戴口罩
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,对于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株传染同样适用,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情况下,科学规范佩戴口罩至关重要。居家可以不戴口罩,外出则需要正确佩戴口罩(完全遮住口鼻紧贴皮肤)。手不可触摸口罩外面,避免交叉感染。戴口罩应遵循四个步骤(看、戴、调、压)

2、注意手卫生
新冠病毒感染性极强,传播途径、方式多样,若手部感染病毒,再用手接触眼睛、鼻子、嘴等部位,均会导致感染。勤洗手、保持手部清洁可有效预防感染。按照七步洗手法(内、外、夹、弓、大、立、腕),使用流动水、肥皂或洗手液洗手,可有效杀灭新冠病毒。外出回来、饭前便后、咳嗽或打喷嚏后,需要及时洗手。

3、环境消毒
每日开窗通风至少2次,每次至少30分钟,同时注意保暖。门把手、开关、桌椅、水龙头等高频率触摸的地方,用含75%酒精消毒液擦拭,停留30分钟后清水擦干净即可。餐具可用水煮沸30分钟消毒,水要完全浸没餐具。衣物可定期在太阳下暴晒4小时进行消毒,其它物品可用消毒剂擦拭消毒。
4、公共场所防护
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,从公共场所返回、咳嗽手捂之后、饭前便后,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,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;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,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;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。公共场所至少保持1米安全距离,同学之间相互不流动、不交叉、不扎堆、不聚集,保持社交距离。
5、安全出行
非必要不离潍、不离校,遵循“两点一线”原则,在教室和宿舍途中,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,杜绝聚集性聚餐聚会。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出,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,并如实告知班主任报备,返回时需上交48小时内核酸报告。
6、关注自身健康
加强锻炼,多吃新鲜水果、蔬菜,饮食营养均衡,保证睡眠充足。做好日常健康监测,如出现发烧、乏力或咳嗽等症状,请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或辅导员,并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,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疫情防控无小事,慎终如始细落实。感谢大家对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与配合,守护学生们的生命健康是我们的共同职责。让我们团结一心,科学防范,精准施策,共克时艰,为师生们创造更加安全、温馨的成长环境!